作者:心理咨询师许新颜
来访者:做了心理咨询,会有让我感到更不舒服的感觉吗? 咨询师:是的。真正进入到咨访关系,一定会有感到更不舒服的感觉。 如果在一段足够长的心理咨询过程之中,作为来访者感到的是一直很舒服,甚至觉得只有在咨询师这里才会感到舒服。那么,说明咨访关系还处在高度理想化或者强烈的依赖阶段。 有些来访者来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觉得自己仅仅有问题、症状和困惑,没有什么情绪和感受。伴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常常感到原来不能体会的情绪和感受现在可以体会了,原来不能认识的真相慢慢被发现和揭开,往往会感到更加难过和悲伤。当然,也有很多来访者刚刚感到了一丝丝不舒服的苗头,就把咨询停掉了。 有一些来访者,因为在生活中感到太不舒服了,压抑了很多情绪和感受,到了咨询师这里诉说了一些,就像开闸泄洪水一般,让情绪松动了很多。他们体会到了正视和体会情绪和感受的好处,往往会更主动、更努力面对,更积极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内心里也会有一个幻想,“我体会了这些情绪和感受,跟它们待在一起了,正视它们了,坚持一段时间,它们就会消失了。” 但做了一段时间后,感到这些情绪和感受还会在。 他们当初想面对和体会情绪和感受,是觉得体会、面对情绪像一场修炼和功课一样,修到一定程度,这些苦就会自然消失了。我们民族集体潜意识深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苦尽甘来。殊不知,“苦”永远也不会尽的。 所以他们做了一段时间(甚至几年的咨询之后),会更无奈地问“:我这些情绪怎么还在?”我一般都会直接地告诉对方:“这些情绪感受原来存在,现在依然存在,它会永远在,永远都不会消失,它是你生命里不容怠慢的常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情绪和感受一直都在,我该怎么办?如果我停下来,体会这些情绪和感受,不但不会减弱或者消失,有可能让我更加痛苦和难受。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停下来体会它? 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是问题解决模式,是找方法把情绪和感受当作问题把它给解决了。甚至罗列出一二三四五的步骤和方法去实施。而心理咨询首先要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是要与情绪和感受待在一起,提升和它们相处的能力。 在生活中,抗拒痛苦会让我们更痛苦。对抗情绪会让我们更加深陷于情绪对我们的占据之中,这些不能面对的情绪和感受会无意识的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关系。 能接受感到不舒服的、糟糕的情绪,是人格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里所说的“接受”,是指体验层面的接受,理解这些情绪感受的来源,而不是仅仅限于大脑表层。 我们很多时候知道很多道理,但是仍过不好当下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理解和体会仅仅停留在大脑表层,对待情绪也是这样,口口声说“接受”,一旦感受不舒服的时候,马上就转移注意力或是逃开。甚至学很多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而不能真正体会和体验它们。 头脑层面的知道和感受层面的领悟和做到,始终是两回事儿。 为什么我们那么不愿意体会那些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为什么在潜意识深处,那么想把一些痛苦、悲伤、无助、无奈等很多情绪干掉? 因为,那些不想面对的情绪和感受的背后,隐藏的是不想看到的脆弱、无助、无奈、无力、羞耻的一部分自己,而我们太害怕面对和体会这些了。 我们不想接受和看到自己的某个大众认为或者自认为的糟糕的部分,所以千方百计拼尽全力地阻挡那部分的自我呈现,让自己保有一个至少现在还完整的自我。 不接受情绪的部分,就是不接纳自己的部分。想拼命干掉的一部分情绪,就是拼命想干掉自己的一部分。 干掉自己,凶狠地对待自己,能不痛苦吗? 我们意识层面很想了解自己、理解自己,无意识层面对了解和认识自己是抗拒的,也用回避情绪和感受的方式深深地拒绝了跟自己深入的连接。 我们有时候不想停下来跟一些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待在一起,与它们隔离开,因为远离体会它们,会暂时好受一些。 那是我们多年的防御方式,说通俗一点儿,是我们活下来练就的一套适应环境的方式。这套“武功”我们用起来娴熟又顺手,它也确实保护了我们。 久而久之,这些情绪和感受压抑在潜意识深处,它存在着,就会以各种扭曲的方式呈现在生命和生活中,让我们措手不及。 换一种方式对待这些情绪和感受,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一段持续的深入的心理咨询非常重要是:让来访者逐步建立为自己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为自身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任是为自己负责任的能力之一。能真正地接纳和接受当下的情绪和感受,是为这些情绪和感受负责任的践行之路。 因为夫妻关系、配偶的状态,或者受不了孩子的行为、受不了领导和同事来做咨询的一些来访者,起初潜意识深处就是想到咨询师这里搞点儿方法取点儿经,想通过改变对方让自己的情绪好过一点儿。在他们的内心里,就是感到”我的不舒服都是对方造成的”,而心理咨询慢慢地要让来访逐步意识和体会到:你的不舒服不是对方造成的。 而是对方的行为激活了我们自身强烈的情绪和感受,首先,要试图去体会当下的这些情绪和感受,渐渐地去理解它们的来源和早年似曾相识的经历和体验。慢慢体验那些早年曾经经历和未曾真正体验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是这些情绪和感受使我们现在的生活受阻,其中也会有大量的不舒服的感觉。 有些来访慢慢理解到了,是早年成长的经历、原生家庭的影响,让自己成为了今天的自己。心里想:解铃还需系铃人,找父母去谈,让他们改变一下,好好对我,帮我修复。这样做通常的结果是,父母感到一脸懵圈…… 这些人这样做,其实还是不想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成年人,你今天30岁、40岁、50岁了,不是当年那个受伤的小孩儿了,有权力重新选择做一个怎样的人了,要开始为自己成为现在的自己负责任了。 还有一些来访者,通过做心理咨询,体会到潜意识深处对父母有怨恨、愤怒等很多复杂情绪之后,觉得自己不该去怨恨他们,也会防御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而我们要面对的是内心的这些感受,让它不再影响当下的生活,而不是去讨伐现实的父母。 成为一个成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负责任。所以承受和体会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反应模式,唯有自己扛起责任的大旗。 回到咨访关系里,咨询师和来访的持续互动中,也会激活来访早年的情绪反应模式,也会出现对咨询师不舒服的感受,专业上叫作“移情”。 来访者的情绪反应模式根深蒂固,无意识经常会执著地想把咨询师”拉下水“,让咨询师体验到自己内心当中在关系里的冲突和感受。执着地把早年创伤的范本带到咨询室里一遍遍强迫性重复内心非常熟悉的痛苦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我们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对它既痛苦又执着。而这个不舒服,是需要在咨询过程中,体会、意识化的。 心理咨询中的一大部分工作,是要去体会、意识化咨访关系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而理解了这些不舒服,同时也会因为咨询师的反应跟来访者早年的客体和目前身边的人的不同,让来访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慢慢改写来访者内心的创伤体验的感觉以及情绪反应模式。 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痛苦的、持续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充满着内在的怀疑和不安,咨询师做到了,理解了来访者,因为这是来访者不熟悉的情绪体验和模式,来访者内心里是不相信的、或者觉得总也是不够的。而咨询师也是个普通人,做到了一百次,偶有一次没做到或者说没理解到,来访者立刻觉得这次没做到才是真的,“你原来只是因为是个咨询师,是个专业人员,技术性的做到了,而你的真人是不会、不想理解和回应我的……” 在一段长期的咨询过程中,这个过程要经历过数次。渐渐的,来访真正能够哀悼早年缺失了的回应的那个完美的客体,是永远也得不到的了。那是一个更加痛苦和哀伤的过程(能够哀悼和哀伤,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成长的能力)。渐渐的,才能真正开始为自己负责,为自身的情绪和感受负责。 这个过程是对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的考验。一些未被意识和觉察的不舒服常常会成为心理咨询过程中的卡点。持续的咨访互动中会激活大量的双方彼此的情绪和感受,咨询师需要持续不断地觉察:这些不舒服对来访者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对自己而言意味和重复着什么,专业上也叫做理解移情与反移情。 把自己的被激活的部分能够意识化地放在一边,面对来访者的情绪和感受,这是咨询过程中的难点。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心理咨询的过程犹如人生的过程,不舒服的比例也会很高。 面对和体会不舒服,理解不舒服,尊重不舒服的存在,聆听不舒服背后的声音,跟不舒服的体验深入连接,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自己,让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流动起来,不再受控于不舒服的情绪和感受体验,我们生命的局限性会更拓宽和松动。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