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为父母生物意义和心理意义上的「衍生产品」,作为父母的生活与教育理念实践产物,天然带有太多父母抹不掉的印记,是父母的自恋延伸;一旦孩子出现任何所谓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身体疾病、学习障碍,或者情感困难,都是对于父母自恋的一个严重破坏。
即使在正常的发展之中,孩子的独立、分离也有可能被父母体验称为一种自恋损伤。而当孩子遭遇情感困难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情感困难在其中或许更为特殊,并且造成更强伤害,是因为它带来的或许是一种对于内在世界的否认与攻击。
这种自恋损伤在无法体验分离的父母那里更加强烈,因为他们或许很难感受到孩子是一个实际上与自己无关的独立个体,而更容易认为孩子与自己强烈相关,孩子的「不好」也会带来自己「不好」的感觉。
尤其在父母自身自恋水平相对脆弱的情况下,孩子极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实际起到父母自恋调节工具的作用,甚至需要充当父母的理想化客体。如候选精神分析师周令书在其讲座《完美母亲意象的崩解:从理想化到心智化》指出的那样,父母对于孩子的自恋使用包括:
•对于孩子粗暴和彻底忽略表达自恋怨恨 •使用孩子的爱浇灌自己的匮乏 •使用孩子的优秀填补自己的自卑 •通过贬低和操控孩子获得自恋满足
自恋脆弱的父母过分依赖孩子作为自己的自恋支持,孩子任何的不完美都将为父母自恋撕开一道巨大裂缝:孩子一旦出现困难,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父母自恋调节的功能失效,父母由此感到的自恋损伤将会更加强烈。
而正如我们在第一篇育儿经 S1E1 当下,在中国,我们如何养育一个孩子?之中提到过的那样,如此强烈的代际创伤之下,匮乏感,以及由此带来的低自尊是极其常见的感受——我得到的爱是不足够的,因此我是不足够好的——自恋脆弱原本就是相当普遍的情况。
我们日常观察到的养育现象:父母常常因为孩子的种种表现过度焦虑,越殂代疱,对于孩子过度严格,甚至在孩子「表现不佳」感受到被攻击,或倾向于否认孩子的困难,都与前面所说的养育过程带来的自恋损伤有关。
更不用说时代话语正在将「成为母亲」构建成为一项要求过高,以至不可能的任务。就像我们前面在育儿经 S1E2 妈妈需要很多支持才能做到 60 分之中提到过的,父母,或许尤其是妈妈,面对孩子的情感困难,非常容易出现的一个反应就是自责、内疚,过度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有做好。这实际上也是将孩子状态与父母自尊过度绑定在了一起。
抚平这样的自恋损伤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停留在那样一种损伤状态,我们就有可能用一种防御的姿态处理问题,比如,否认孩子遇到的困难,或者陷入一种极端的自我攻击与无助之中。
这篇文章试图来做这样一种松绑。
我们常说,咨询在真正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因为移情已经发生。与之类似,孩子尚未出生,甚至尚未开始孕育的时候,父母已经怀抱有对于孩子的想象。这些想象通常和孩子本身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关系,毕竟他还并不存在,而更与父母相关。
父母或许带有对于孩子的美好想象,他一定聪明、漂亮,受欢迎。孩子经常是作为父母自恋的延伸。如果父母资源不足,他们也有可能对于孩子的养育和成长感到担心。
孩子是由父母的无意识幻想所塑造的结果。在生命的最早期,投射性认同就在发生着。婴儿当然的确带有一些先天性气质、倾向,心智绝非全然的一团混沌,但是,心智在关系之中形成、发展,我们把什么放到他的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投射性认同之所以有时是危险的,是因为我们常常将自己没有办法承受的部分投射出去。而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之中最为弱势的一方,他们同样常常受到家庭动力波及最大,所有冲击容易最终流经至他们那里,就像水往低处流;且由于动力经由许多精神分析称为防御机制的作用,并非绝然线性传播,到了他们那里或许还会遭到乘数,不断放大。
但是,恰恰因为这是「无意识幻想」所造成的结果,我们同样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发生在无意识中,因此,即使养育者当真造成了孩子的一些困扰,在通常情况下它也只是无心之过。
所谓无心之过指的是,即使作为成年人,养育者常常也并不能够随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只是跟随熟悉的方式进行处理,无论它们显得逃避、隔离,还是强硬、侵入。甚至,有时候,养育者实际上怀揣极其良好的意图,但在孩子的体验之中,他们还是感受到了忽视、拒绝。根据克莱因的观点,后者同样并不罕见。
这并不是一种推卸责任,但或许能够带来一种自我慈悲的视角。
文章转载自何苦开心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