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了一本书,日本人五百田达成、樱场江利子写的《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里面几章的标题很有意思,“谈不了恋爱都怪老妈?”“结不了...
母亲节不是法定节假日,因为本来母亲节就是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所以母亲节本来就有宽裕的休闲时光。不过休憩跟母亲无关,是本体的星期日赋予的。就像母亲这个角色本身,她被赋予了“母职”这样的皇冠,个人个体就淹没在这个非报酬性的身份之后。
如果一个男性以暗含比较形态与强迫攻击性的形态出现,大概率会与一个与父亲相关的词汇关联,“爹味”。在“娘”这个与母亲与女性天然联系的词汇,早已被父权规训下的社会以排异性与攻击性的姿态,作为旗帜贬斥刻板印象里生理层面男性感不足的男性。 那当今中国社会,年轻人抢占话语权,以与更社会性父亲角色相关的词“爹味”在创造更多新的舆论风暴。下一代,下下一代的父亲,会不会“胜利功能”也继续瓦解与分化,谁知道呢。
大量证据表明,单身恐惧感不仅会影响单身人士,也影响着已经有伴侣的人。 对于单身人士而言,单身恐惧水平更高的个体会感到更加孤独,对单身状态乃至生活状态的满意度更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差,抑郁风险更高(Adamczyk, 2017; Spielmann et al., 2013)。此外,单身恐惧还与消极的约会结果有关,比如更愿意接受低质量的伴侣.
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儿童的情绪调节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情绪调节能力也越来越强。1)独立性日益增强:从出生开始,儿童就开始...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向我抱怨,她说自己上一年级的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前几天甚至因为老师惩罚他不给他糖果而大...
但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并不能关注到,孩子在还没有能力独自承担的时候,如果独自面对和承担那些疼痛,孩子的心灵就由于过度承担而导致发育停滞,停留在那个可以依赖父母、让妈妈给吹吹来减轻疼痛的年龄,以至于虽然成年了,但还以为自己没有长大,还需要依赖父母来给自己分担那些其实自己已经可以独自承担的挫折或者困难带来的痛苦的感觉。所以很多人成年以后,身体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但身体的某个部位却会长期疼痛,用这种
在早期寻找关爱的过程中,孩子第一次展现了与生俱来的社会感,他开始寻求接近成年人的机会。 儿童的爱总是指向别人,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指向自己的身体。 在这个时期,社会感早已牢牢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灵,只有在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压力下,社会感才会离他而去。 社会感将伴随人的一生,有时它会被改变、掩盖或压制,有时会得到增强和扩大,直到它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家庭,而且影响他的家族、他的民族,最后影响
当然,让女儿毫无牵挂地离开母亲,那是不可能的。和母亲分离,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无论此前她多么坚决,多么义无反顾,可是真正迈出离开的那步时仍然是无比纠结的。 这纠结在于一方面,我们必须离开母亲,真正长大;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会情不自禁地贪恋她所代表的爱与安全。
当焦虑情绪来临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你究竟在担忧什么?这样的担忧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让自己的焦虑具体化,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焦虑的本质和来源。 尝试给它一个具体的名称或者描述,让自己的担忧和想象明确化,再去克服焦虑,找到对应的解决策略。 比如,你感到焦虑是因为即将到来的面试,那么可以把这种焦虑命名为“面试焦虑”。 然后进一步分析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