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我们想通过给孩子读更多书,或灌输更多想法来弥补“3000万字的差距”时,不如更多地与孩子交流,因为后者对孩子大脑发育影响更大。对大脑来说,最重要的是互动。上面提到的会话轮流次数是关键。这里面的原则包括花时间倾听,等待,不总是直接给答案。比如,孩子都喜欢问问题,如何回答也有技巧。这里举个例子:
妈妈:还记得我们上次种绿豆芽吗?(不直接给答案说“是种子发芽长出来的”。)妈妈:你看,绿豆能发芽,发出芽来还会长出叶子。大树是不是也有叶子?妈妈:不是。绿豆是种子,种子能发芽。昨天你吃苹果是不是看到了苹果籽呀?妈妈:对啦,苹果籽也是种子,发芽长出来的就是苹果树。不同植物,种子也不同哦。
通过给孩子提供思考的线索,慢慢启发下来,孩子的一个问题,妈妈就跟他就进行了多次对话,还可以发散开去谈论更多。这样的对话就好比打网球,我们要跟孩子发球、回球,多打几个轮回。但有一种情况网球就难以打下去了,就是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大脑中负责理性那部分还没有发育成熟。当孩子有情绪了,即使是蛮不讲理,我们大人也要负起更多处理双方情绪的责任。这种处理在心理学上叫共情。就是识别出他人的情绪,再换位思考理解对方情绪,同时也明白对方和我们之间的界限,做出温暖而理性的反应。这一步就像打网球时,等待球落到地面弹一下再打回去。也就是当孩子发来带有生气、委屈等情绪的红球时,我们让红球在地上弹一下,变成绿色了再接。举个例子,孩子玩到很晚不肯做作业,对我们的催促很反感。这时我们先描述看到的情绪:“我知道催你写作业,你很烦。”这样孩子就能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理解和接纳,会平息一点。如果不接纳他的情绪,指责他命令他,他会更对抗,或者敢怒不敢言把情绪压抑下去。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可以给孩子回球了。同样要给孩子绿色的球,别把我们的情绪直接发过去。可以不带评判地表达我们的感受。
比如:“可是我担心再晚没时间做作业,作业写不完啊。”或者“作业写得太晚,就会晚睡,你明天很难早起。也耽误我的时间。”总之,只描述孩子的行为,不加指责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这也是提醒他注意别人的感受。双方情绪都处理好了,就可以开始解决问题了。孩子说他的想法,我们说我们的想法,商量是马上写作业还是再玩5分钟再写。如果商量过程中有情绪,仍然是表达: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情绪,需要如何做才能消除这样的情绪。这种共情式对话,不仅仅是追求和孩子的沟通更顺畅,也是在教孩子高情商地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社交技能。重要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借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共情力。孩子平时在学校,将来在职场,处理人际关系都是需要这个能力的。当我们羡慕富裕家庭里那些口才好得不得了的孩子,那些上各种早教班、记忆训练的孩子,那些有音乐启蒙而多才多艺的孩子,不要忘了聊天这个塑造孩子大脑的最好方式。聆听、尊重与孩子的对话,远远超过那些昂贵教育机构和补习班的效果。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父母用心得陪伴。最好的教育,在生活的点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