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青少年心理|自杀前,这种行为是显著的「预警信号」(上)
更新时间:2023-03-01 11:21:37
编辑:管理员
浏览:505
这种行为,就是今天我们想给大家科普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抑郁症有高度相关性,同时也是自杀前的重要预警信号。据《现代预防医学》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截止去年8月,中国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检出率为21.9%,比全球平均水平更高(苟双玉 等, 2023)。也就是说,约5个青少年中就会有1个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自伤行为。虽然青少年是高发人群,但成年人自伤的发生率同样不低。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13.4%的18-25岁青年有过自伤行为,在全年龄段的成年人也有5.5%(Swannell, 2014)。具有一定特征的自伤行为是预测自杀的高危因素,做出自伤行为的ta们满怀痛苦而又尚存希望,所以在自杀前的这个行为我们不容忽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是指,在不以结束生命为目标的前提下,个体主动、直接且故意地用多种方式破坏自己身体及组织的行为,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心理病理性行为(下文简称“自伤”)。这种行为通常不具有致死性或致死性较低,并且是大众文化难以理解的行为,常见形式为(Nock, 2010):虽然这种自伤行为的目的通常不是结束生命,但频繁或极端的自伤行为会显著增加个体的自杀风险(Ribeiro et al., 2016)。严格来说,自伤不一定涉及“伤口”,比如剪光长发、破坏自己珍视的物件、抠吐等等,但这些行为本质上都属于“自毁”,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薛凯琪曾在抑郁期间尝试过割自己的手、拔头发和抠喉等等的自伤行为;演员陆毅也披露自己曾经因为社会对他的期望太高,压力令自己痛苦不堪,所以用烟灰缸猛砸自己;韩娱也曾曝出层出不穷的自伤甚至最终自杀的事件。自伤行为有时会掩藏在外表的光鲜下,一般人难以想象ta们经历着怎样的痛苦,才会不得不选择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当你注意到他人手腕上新结痂的伤口时,ta可能已经存在以下情况(Grandclerc et al., 2016):童年创伤经历(家庭功能障碍、父母角色缺位、被性侵或虐待…);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没有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的空间、无足够的人际支持);患有情绪或人格障碍(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障碍、药物滥用等…)。于ta们而言,自伤是无声的呐喊,是一种求救信号。没错,看起来痛苦的自伤行为,对于处在痛苦的精神世界里的人来说,却是一种“自我抚慰”的动作。后文中我们将继续阐释这一点。故意自伤的人报告自伤行为与ta们的学习/工作压力(52.2%),与家庭成员的关系(34.2%)、伴侣关系(29.8%)或朋友关系(29.3%)相关(Mahadevan, 2010)。调查结果还发现,这些有自伤习惯的人会运用更多“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如使用酒精来调节情绪)。也就是说,ta们不懂得用良性的方式处理自己遇到的压力、挑战和创伤。而在大五人格里,这些有自伤习惯的人神经质水平较高,开放程度也较高。最初的预测是,非自杀性自伤可能是基于认知僵化和较少的抽象思维,所以才会拘泥于自伤这一种行为中。但研究发现自伤行为与开放程度高相关。可以推测,那些自伤的人可能有喜欢尝试新奇和非常规行为的倾向,而这其中可能(不幸地)包括非自杀性自伤,也就是一些猎奇心理(Brown, 2009)。在心理特征方面,有自伤行为的大学生有更多的反刍性认知风格,并且可能拥有更多的完美主义特征,比如总是关注自己的失误或父母的批评。研究表示,尝试过非自杀式自伤的人通常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理解自己。并且,ta们觉得自己很难从家庭里建立起支持性的关系。高程度的父母指责和批评有可能会令ta们更加执着于自己的错误,并且提高自我批评的水平(Hoff, 2009)。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