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来面见心理咨询师的可能是需要找个“树洞”来倾诉的孩子,更可能是怀着心事、带着伤痛的。所以这一年多来,和我对话的孩子覆盖了焦虑症、抑郁症、厌食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中很多人经历了厌学、休学,采取过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楚和挣扎?咨询室里孩子们集体发声,真诚而勇敢地呈现了他们瓦解、破碎和重建的过程。
穿梭于孩子和成年人之间,深感今天的家长和老师试图把孩子打造成听话、用功、考高分的“机器”,而孩子们希望被当作“人”来对待,想要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这中间的落差越大,撕裂越严重。
人和机器的区别是什么?机器只讲功能,它存在的价值就是高效地完成任务。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情绪、有感受、有独立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才是这一代孩子分外在意、格外看重的。南昌心理咨询
这代孩子绝大部分衣食无忧地长大,没有物质层面的忧患,所以他们追求心灵的丰盈和精神的富饶。他们会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要读书?我有什么价值?未来我可以成为怎样的人?……十来岁的孩子,发出这样的叩问,毫无疑问是社会发展的傲人进步,但遗憾的是,我们成人社会给不了他们满意的回答。
大人们,还在想方设法把他们嵌入我们自认为最优的发展轨道,去奋力追逐所谓的“成功”,一旦出现任何预期之外的不可控因素,就会焦虑、抓狂、崩溃。
不得已,孩子们成了承接成人情绪的容器,直到有一天,他们再也接不住了。于是,熟悉的剧情开始了:学习没有动力,整天玩手机,日夜颠倒,封闭自己,拒绝沟通,或是跟家长、老师激烈对抗。
不要把这一切甩锅给“青春期叛逆”,不是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都必然要叛逆的。如果他的个人成长没有被压抑、内心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他与教育者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那他还有什么叛逆的必要呢?
那么要继续追问了: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为什么有些孩子全方位发展,有些孩子却有各种心理疾病?区别在哪里?
在对全国各地、各学龄段孩子的深度采访中,有一个规律:有成长动力的孩子,背后通常站着一对支持型的父母——他们有稳定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孩子注入满满的爱和安全感,欣赏孩子的特质,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最温暖的关切和最有力的托举。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充满了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能量。反之,那些“病”了的孩子,家庭关系几乎都存在问题,很多时候,父母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根源。换句话说,在孩子患病之前,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就已经“坏”了。南昌青少年心理疏导
我想说,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父母与孩子构建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是重中之重。如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足够牢固,那么孩子不会产生毁灭性的无力感和绝望感。现在不是孩子“想不想学”的问题,而是“想不想活”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孩子们曾经发出过多少求助信号啊,但被心怀执念的大人们统统错过了!家长只想抓一味速效药,来搞定孩子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遍寻专家,问的都是“怎么办”,但真正要紧的是弄明白“为什么”——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才是一切的症结所在。厌学情绪辅导
一位初中生跟我说:“如果不是真的遇到了问题,谁愿意‘摆烂’?”真的就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是向好、向善的,他们站不起来,是因为陷入了对他们而言巨大的困境。即使孩子在资源、能力、经验方面的确是弱势的一方,他们也都曾想方设法地自救过,他们真的不像父母描述得那样不堪。
如果在这样的时刻,家长们再来火上浇油,依旧漠视孩子们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们关闭了房门之后,势必会关闭心门。那对父母而言,就丧失了影响孩子、帮助孩子的机会。
心理咨询的过程有机会让家长换一个视角,站在被教育者的立场,去看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多少以爱之名的管教,实则在深深地伤害孩子?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爱,真的称得上“爱”吗?对此,我表示极大的怀疑。退一步说,就算承认这是爱,但把孩子养病了、养残了、养崩溃了,那也证明这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极有可能错了。
大量的案例证明,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发展到病理性的程度后,如果家长的态度不扭转,家庭系统不重建,单靠孩子自己的力量,他们很难走出泥淖。所以,最关键的补救方式,是重新打造好亲子关系这个最重要的地基。把孩子养“亲”了,再来谈教育!
请父母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爱他们,不要再把他们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比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重要一万倍的,是他们成为怎样的人。
这一代孩子需要被充分地看见、被平等地对待、被理解、被接纳,他们期待和成年人建立亲密稳固、互相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他们想要真正地为自己而活。
好消息是,孩子们的修复力和自愈力也是极强的,当原来令人窒息的教育方式开始松动,光亮得以一点一点地透进来,他们真的就会像枝杈一样伸展开来,展现出生命本该具有的旺盛活力。
所以,孩子的病症中蕴含着巨大的契机。不要心急如焚地把孩子的状态看作需要纠正的负面问题,而要将其视为真正了解孩子、培养亲子关系的机会。这样的“脱轨”是在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我们都需要改变!——这才算没有辜负孩子们受的苦、遭的罪。
咨询室里孩子的表达可能令你震动,的确,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的深刻,也比我们想象中的痛苦。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