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儿童心理工作者,你了解儿童吗?这是一个可大可小,但又非常艰难的问题。
当我们说:你了解儿童吗?我们是在说:
你是把儿童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
还是你把儿童作为一个包含了你自己的内在感受的部分?
这是在两年的儿童心理分析师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视角——有时我们自己也会是儿童,我们也有儿童的一面。
把儿童作为主体
我们为什么要成为儿童心理分析师,我想我们可以扯远一点,是不是可以离开心理学,用更广阔的社会学的、人类学的或者哲学的视野来看呢?
看儿童,不能只把儿童作为对象来研究,还得把儿童作为主体来看待。
“童年”是一个被发明出来的概念。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或者在学校大规模普及之前,人类并没有童年这个概念——有孩子的概念,但没有童年的概念。儿童和成人之间基本上是靠口语来传播和教导的。
印刷术普及之后,童年就被单列出来了,因为印刷书普及之后文字就成为一个主导,成人掌握这个世界的主要方式是靠文字的,是靠知识,跟过去的社会形态那种靠口语传播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之后儿童跟成人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文化鸿沟,叫做:你要被我教导,因为我拥有文字、拥有知识。
儿童或者童年走近我们并不是一个太长久的事情。在18世纪之前的欧洲,一个婴儿或者一个年幼的儿童死了那是一个再小不过的事情,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婴儿死亡率是千分之200,也就是说1/5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童成为一个特别需要被保护的物种。
虽然现在婴儿死亡率下降到了千分之6,但这个时间并不漫长,也恰恰契合了工业化的进程。
所以我们的父母这一辈带孩子的时候,一定会给孩子吃得多,生怕孩子饿着。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冷叫姥姥觉得你冷。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显然把自己童年的时候,处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的自我感受投射给了这个孩子。
我们要看到一个鲜活的儿童就是这个意思,当一个孩子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只把他作为他自己,你要看:当一个家庭里一个新生命来的时候,他激活了作为父辈的孩子的体验,他也激活了作为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你小的时候是如何被被对待的。
当我们把自我邀约进来,追随童年和追随儿童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找到儿童,也才能真正的找到跟我们自己童年的最真切的联系。
这个时候当我们去跟儿童工作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的可以去体会和感受。
停下来看孩子
这是丰子恺的一幅画——蚂蚁搬家。
这幅画并不复杂,但是他表达出来的孩子的那种高兴喜悦,还有蚂蚁带给孩子的喜悦,这些在今天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的孩子要看到这样的一堆蚂蚁去行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孩子问题变得越来越多的原因,是:当自然被隔离的时候,童年是不幸的。
80年代后,当电视和媒体大幅度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空间时,所有的信息都能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这个时候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会开始变得模糊,儿童会被迫更早地进入成人世界,而童年会逐渐消失。
没有人有耐心像丰子恺的这个画里那样的去看儿童,以及让儿童有时间去看蚂蚁。
丰子恺说孩子有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彻底、真实而纯净。他在人间情味里面说他丧失了美丽的童年时代,然后走进了蓬勃的青年时代,而初入黯淡的中年时代时,在这群率真的儿童生活中梦见了自己过去的幸福而找到了自己遗失的童心。
也希望在我们两年的儿童心理分析师的学习中间,任何的时候,当你看到孩子在玩的时候,无论孩子在玩什么,请你停下来看一看,体会一下。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上一篇:转载|抑郁者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