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为《状元》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即将面对高考的单亲家庭所发生的故事。
儿子张小满活泼好玩,百日模拟考只考了211分;母亲王阿香望子成龙,觉得儿子“玩吉他毁前程”,动辄就拿“砸了吉他”做威胁。
某天早上醒来,阿香拥有了一种超能力,她可以看到了儿子的高考分数,就是他的头顶,一直在变化,每吃一种有补脑功效的食物、读一页书就加一分;在学习好的同学身边站着分数就上涨;在差生身边站着,分数就直线下降。
随着阿香把这套秘诀应用地愈发熟练,小满也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孩子。
与孩子成绩垫底时截然相反,阿香被家长们团团围住,纷纷让她分享成功经验。
越分享,越虚荣;越虚荣,就越渴望这种踩在云端的感觉能长久。
而被阿香养出惯性的孩子,变成了只会麻木刷题的分数人,只做加分事,只结交可以为他加分的人。
看到孩子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甚至为了提高分数剃头、疯狂喝“补脑果汁”的时候,母亲意识到一切都错了。
她试图用从前的食物、音乐让孩子走出低迷的偏执状态,没想到孩子瞪着猩红的眼睛说,这些都是障碍,只有分数才是一切。
电影是放大了的世界,哪怕我们生活中没有这样神奇的遭遇,却也非常容易越俎代庖地取代孩子在TA人生中的主导地位。
小到,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我们非要以“大方、懂事”为名,要求孩子做出让我们满意的表现;
大到,孩子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我们非要以“稳定、安逸”为名,强迫孩子做出让我们更安心的抉择。
《人间失格》里有这样一句话:“倘若没有过度的欢喜,便没有极度的悲伤。”
当我们对孩子抱有太多期待和幻想,不断拉着他们在我们设定的轨道上前进时,他们可能成为了医生、律师,成为了社会里外表格外光鲜的角色,但TA唯独不是自己。
那些期望中的“误区”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真实:
对孩子期待太高,本质上是对自身无能的逃避和推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满足我们的期待,这生命因我们而来,却并非为我们而来。
朋友家的孩子三年级,但已经开始为两年后的小升初全面备战。
在某次语文评测中,孩子只考了78分,朋友大惊:“三年级的孩子难道不该全部一百分吗?”
一场拯救行动因此开始:孩子做作业时她不再窝在客厅追剧,而是拿本书坐到孩子旁边,每当看到孩子坐姿不端、写字速度慢了点、答题错解,她都会在旁边出声提醒或者重重叹气。
生怕妈妈不高兴的孩子,在这样的低气压中越写越慢,越慢越挨训,越被训越没自信,考试更紧张了不说,分数也越来越差。
某一天,孩子突然病了,呕吐腹泻不止,做了很多检查还是找不到生病原因。
为了不让孩子的功课落下,妈妈特地去了趟学校,请班主任帮忙收集课业资料。
班主任出言安慰:“没关系,孩子很聪明也很勤奋。上次语文试卷出的很偏,大部分孩子六十多分,但他却做得很好。”
原来,所谓的“退步”并不是真的退步,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地用分数来判断孩子的状态。
说起这件事,朋友显得非常痛心:
“真的不要低估你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他会去努力。每个孩子都有向好发展的想法,就是我们不信任他。”
在心理疏导、正常陪伴的双管作用下,孩子的病症慢慢消失,一切都在变好。
正如14岁女孩在遗书中所提到的那样,对孩子的评判应该随着时移世易发生变化。
在过去的年代,分数是普通人走向新世界的唯一通道,但讲究综合能力的当代,高学历不代表光线,也有可能代表空心病;人体面并不代表幸福,背后极有可能藏着焦虑和抑郁。
当父母悄悄把期望变成了底线,再美好的生命在父母眼中都失去色彩。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上一篇:我们是如何助长暴力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