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多动的孩子
这类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爱探索,动作行为多,很难安静下来。
他们的好奇和多动,会无意中突破人际界限或者社会规则,常常遭受批评、指责,容易被定义为“熊孩子”。
多动孩子的社会挫折较多,自信会被逐渐瓦解,看起来很快乐,内心却很脆弱,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愤怒、暴力,或者抑郁、自伤。
多动的孩子,需要被理解和支持,运动项目可能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甚至会有卓越的成就,(很多体育世界冠军是因为多动才开始练习体育),学习是他们的短板,就别逼他了。
第三类:孤僻的孩子
孤僻和内向不同,内向是一种内倾性的人格特质,倾向于从个体内在去感受和理解,对外界是充满好奇和兴趣的。
孤僻是对外界兴趣不浓厚,常常沉湎于自己的世界中,少与他人建立关系,几乎没有好朋友,没有恋人,对人不感兴趣。
孤僻的小孩,看起来很乖,很听话,但是需要发展社会技能时,常常表现出问题,习惯用退缩来回避社会挫折。
他们常出现的问题有学校恐惧、焦虑、社会退缩等。
第四类:攻击性孩子
这类孩子容易对他人产生防卫行为,认为别人可能要伤害自己或对自己不利,从而采取语言或行动上的攻击性。
他们容易引起其他孩子或家长的集体排斥,形成社会孤立。
这种孤立,又会强化他的认知和防卫。
他们渴望一个“友好”的世界,渴望得到理解,但是得到的多是谩骂、指责,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久而久之,偏执的观念就容易沉淀在人格特质中,孤僻、多疑、敏感、愤怒常常成为他的情绪困扰,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障碍。
第五类:残疾的孩子
残疾的小孩最困难的地方不在家庭,而在社会。
因为显而易见的缺陷,这类孩子往往得到家庭的弹性对待,内心发展的并不一定不好。
随着年龄增大,这些差异和缺陷在社会上被无限放大,他们无助、无力和自卑,他们改变不了这些缺陷。
残疾孩子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自卑和抑郁,但是同时这也延伸出他们另外一方面能力:接纳和理解他人。
他们的困难可能在于社会能否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果可以,大部分残疾孩子成年后,可以过着小富即安的健康生活,因为无力改变训练了他们接纳一切的宽容态度。
第六类:被忽略的孩子
被忽略的孩子,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派遣的任务,没有得到父母的期待,没有任务性压力,同样也没有了爱的塑形,依恋受损。
他们要么看起来很独立、坚强,要么没有规矩,四处破坏。内心渴望得到爱和关注。
父母很忙,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或者父母情绪不好,没有心情照料孩子,被忽视的孩子就很容易抑郁、消极、对抗。
第七类:被宠坏的孩子
这类孩子看起来太幸福了,什么要求都会被满足。实际上,肆无忌惮的满足让他们对拒绝和不满足非常敏感,经常在社会上受挫,攻击或者被攻击。
他们不知道边界在哪,常常感受到那个虚弱的自己:因为只有弱小的人才需要被百般照顾。
焦虑、恐惧、愤怒是他们常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