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误区:
情绪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没有情绪
很多人都相信,如果你是一位有教养的的人,那一定不会发脾气。但事实就是,但凡活着的人,一定会有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只能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一天24小时,从任何角度看,她都在对你微笑。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总是对你保持微笑的人,一定是在背后用其他方式消解掉了他的负面情绪。情绪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活成一个鲜活的人,开心的时候可以大笑,难过的时候可以畅快地大哭,生气的时候可以自然地睁大眼睛、握紧拳头、怒吼,但不伤害到周围的人。所以,父母看到孩子真实的愤怒、委屈、不满、疲惫,看到未经修饰而天然表露出来的情绪,应当知道这是孩子最珍贵的性情流露。如果是因为陆续增多的阳性病例带来恐慌、买不到药让孩子惴惴不安,父母可以让孩子减少接触一些带着争议的消息,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
可以这么跟孩子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敏感的人,不要总关注一些消极或会让你共情很强的信息,有共情力固然是好的,但共情过度,最终损耗的是自己的心理资源。”
第三个误区:
学会一个方法,就可以管理所有的情绪
如果拿处理“愤怒”的方式来处理“失落”,一样是无效的。比如说,表达愤怒最好的方式是怒吼,并非“提高嗓音,扯着嗓子”的喊叫,所以如果生气时就毫无章法地尖叫,也并不能让愤怒得以表达。表达悲伤最好的方式是哭泣。伤心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泪,就是最好的表达。哭过之后,悲伤的情绪会自然地从身体里流动出去,情绪能量得到平衡。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本身就具有“传染性”,孩子则更容易被家长的情绪所传染。妈妈的暴躁、易怒以及对食物紧缺的不安,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他开始担心:“这病毒再不清零,妈妈的温柔就清零了。”孩子虽然不常跟我们交流他们的感受,但是,他们却时刻注意着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因而,父母表现出来的情绪,就会及时被敏感的“小观察员们”捕捉到。孩子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来的。不但孩子会从家长那里通过观察体会到压力,他们还会跟家长学习如何应对压力、如何调节情绪。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你作为家长,需要在家先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回想一下,在疫情面前,面对封控、网课……是不是往往他们还没开始担心,家长就已经开始焦虑了?焦虑他们的成绩会下滑、焦虑他们身体得不到锻炼、焦虑他们的人际关系会受到影响……也许真正影响孩子状态的,是父母自身难以消化的焦虑情绪。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好好看看孩子的表现,也许你就会看到他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依然力所能及地在努力生活和学习。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