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批评孩子或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自责的解释风格,有两项规则你需要注意:第一项规则就是准确;第二项规则是应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为什么呢?悲观不就是一种对世界没有任何影响的心态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著作《教出乐观的孩子》中,对此做出了详细的研究与解释,在1000多个研究中的50万名成人与儿童被试中,可以得到结论,在以下三方面,悲观者的表现更差:2、他们在学校、工作及球场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低于其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也许会使你看起来更世故,但是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如果你的孩子学会悲观,ta会面临学业成绩差的风险,罹患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风险,ta的身体状况也可能较差。更糟的是,孩子的悲观可能成为他终身衡量挫折及失败的标准。乐观是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能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乐观的“积极思维”告诉我们,乐观可以是那些百说不厌的励志言词,例如,“每一天,每一件事,我都越做越好”,或是想象自己打球入洞的情形。这些可以是乐观的证明,却远不是乐观的全部。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调查者已经了解到乐观的基本原则。乐观的基础不在于励志词句或是胜利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称此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explaining style)。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发展,如果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当孩子解释为何某一件好事或坏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三个重要维度需要考虑: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与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最容易患抑郁症的孩子认为:坏事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原因是会永久存在的。既然永久存在,坏事就会不停地发生。相反,从挫折中爬起和抗拒抑郁的孩子则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永久性原因与暂时性原因的不同,看起来也许并不明显,但是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太重要了。在第一个例子中(没有人会……),悲观的孩子认为造成没有朋友的原因会永久持续,但是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只要他继续花时间(……需要时间……),最终是会交到好朋友的;在第二个例子中(……最坏的妈妈……),悲观的孩子认为原因是长期的性格所致,而乐观的孩子则怪心情不好(……坏心情),而心情是可以转变的。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是来自自身个性上的缺点,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是心情及其他短暂、可改变的状态。如果你的孩子将ta的失败、遭拒绝以及遇到的困难称为“永远”或是“从不”,那么ta属于悲观型。如果ta将失败等原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好的事视为“有时候”、“最近”,那么ta就属于乐观型。乐观与悲观的孩子,对好事的发生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是永久的孩子会更乐观(正好与对坏事的解释风格相反)。乐观的孩子以永久性原因的方式来解释好事,他们将原因归为自身具有的特性与能力,比如努力工作或讨人喜欢,他们会用“总是”来形容好事的原因。悲观者则将好事归因于过渡性原因,“我那时心情好”或“我这次努力练习”,他们对好事的解释限于“有时候”和“今天”,并且时常用过去式和限制次数,“我这次努力练习……”。相信成功是由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ta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