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老师罗伯特·迪尔茨,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父亲有非常严重的烟瘾,吸烟几十年了,每日两包,烟瘾严重到,即使被诊断出肺癌,他也不戒烟,依然每天吸两包烟。家人们对父亲的这种行为完全不能理解——继续吸烟,会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意味着死亡。任何尚存理智的人都应该选择戒烟,但他偏偏做了最荒谬的事情,继续吸烟,弃自己的健康于不顾。罗伯特的内心焦急不已,但也深深明白,告诉父亲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说辞无法起任何作用。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像平时抽烟那样,拿起香烟,点着,将烟慢慢地靠近嘴巴,触碰到嘴唇,深深地吸进去,再慢慢地吐出来,感觉到放松、放下······
我邀请你比平时更慢一些,慢4、5倍,非常慢地做这套动作,重复几次,去体会每一个身体动作,每一口烟吸进身体里的感受,以及你内心深处的悸动,去好奇——
他的父亲照做了,缓慢地做出拿起烟的姿势,举起,靠近,吐出烟圈,脸上露出惯常的愉悦和陶醉。他反复地做着,慢慢地做着。突然他用低沉的声音,说出一句话——顷刻间,罗伯特被父亲烟瘾背后的正向意图深深地触动了,他也完全理解了为什么父亲即使身患癌症,依然无法放弃吸烟。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很忙,他所在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压力很大。每天回到家里,父亲还要和母亲一起照顾他们五个兄弟姐妹。于是,这个男人,在工作的竞争与家庭的牵扯之外,残喘着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时间,只属于自己的,没有任何人闯入的,抽烟的片刻时光。“为了这么一点独属自己的时间,我连命都可以不要。”罗伯特的父亲带着微微颤抖的声音说。
如同每一片乌云背后都发着金光,每一个看似负面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焦虑,是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好准备,要多做准备,面对未知;失眠,是内在有一个部分想要醒着,想要得到一些信息才可以安心放下…这些表面看起来负面的、有损我们身心健康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动机,满足着潜意识的需求。但是,这些负面的行为模式,并没有真正地在现实世界,为我们带来正向好处。我们有一些需求未被满足,有一些负面情绪,有一些伤痛无法面对,只能借由负面的行为来止痛——当外界的信息、内心的负荷,超过了潜意识的承受能力时,潜意识就会透过我们的身体和情绪,提醒我们要回到平衡。
可是,潜意识是不能区分行为的好坏的。
为了平衡现实中我们充满压力的紧绷状态,于是潜意识创造了一个“吸烟上瘾”的负面模式,让我们透过抽烟这个负面行为,带来身心体验上的平衡,满足放松的需求。
但是,潜意识对抽烟的行为没有对错之分的判断,它并不知道,在现实世界里,吸烟是危害健康的。我们需要意识到不是负面行为有问题,在这个行为深处,有些伤痛、情绪、脆弱,我们无法面对,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为自己创造正念的“放松”,那么,喝酒就为我们做,抽烟就为我们做,熬夜就为我们做······
《根本停不下来》一书中也谈到:
成瘾的本质,是错误的自我疗愈。希望借助某种物质或行为习惯,掩盖和逃离自己无法忍受的消极情绪与心理创伤。
上瘾,是因为你的心需要“止痛”。
每一个行为的下面都有更深层的地方,如果我们没有去和那个地方连接、共鸣、共振、同理,而只是一味地在这些表面的层次,可能自我责怪、批评,那么我们在外在的行为也很难做出改变。当我们带着中正、好奇和尊重,跟这些行为背后的价值、体验、意义、感受,做更多的探索,我们才能够去创造一个正向的行为满足潜意识的需求,同时创造我们想要的现实。
就如同存在主义治疗师欧文·亚隆所说,在没有找到替代之前,不要去掉它。除非你找到了一种行为的方式,同样可以创造出那些负面行为方式背后的那些正向意义、体验和感受,要不然,你没办法做出任何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