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说起幸福,很多人都会想到我国著名诗人海子的一首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海子所描绘的幸福,也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幸福,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时间自由、财务自由。
这样才是幸福的人生!
所以,很多父母都在努力将孩子培养好,让他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有能力追求自己幸福的人。
但是,很多人会发现,包括我们自己,在父母期待中长大的孩子,为什么一点都不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长大后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想让孩子长大以后具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小时候父母就要给足这5样东西,你都做到了吗?
01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他人。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开心、自由的健康成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曾提出,0-3岁这个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必须要达到和谐的第一个时期;因为往后整个生命的发展,都是由第一个发展阶段的质量而定。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孩子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孩子出生后,第一照料人是妈妈,母亲自然也就成为了孩子最重要的依恋对象。抚养刚出生的孩子本身就是妈妈的神圣职责,谁都替代不了。婴幼儿时期母亲被替代了,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缺乏安全感。研究人员将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亲分离,然后同两个人造“母亲”关在一起。一个是铁丝妈妈,胸前挂着奶瓶;另一个是布料妈妈,没有奶,但却有柔软的绒布。实验结果发现,只有当小猴子饿的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吸吮乳汁,其他时候都会跑去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随后多年的科学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幼儿存在依恋关系。不仅仅是哺乳这么简单,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环节,比如身体接触、抚摸、及时回应孩子的互动等等。不论因为什么因素,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第一照料人最好是妈妈。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和母亲彼此需要、相互依赖地一起生活;让双方都顺利渡过这个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经历着巨大转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共生期”。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的用心陪伴,莫过于全家人快乐地在一起。你也许会说,我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是工作这么忙,事情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就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最初的那几年。如果没有在他小的时候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他的独立就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到那个时候,你会懊悔,原来陪伴孩子、给孩子幸福感是一件多么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陪伴,并不是要求我们时刻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能给他一个回应。有些父母陪是陪了,但不是做自己的事,就是玩手机、看电视、打麻将、只是“陪”在孩子身边而已。这样的陪伴没有引导,没有教育,更给不了孩子安全感和幸福感。真正的陪伴,是父母要多跟孩子互动,观察孩子的行为和表现;用心为孩子准备适宜的成长环境,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不断去启蒙和引导。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和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自己。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