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觉的俾斯麦
有一个故事:
俾斯麦是德国的铁血宰相,他有一个心身疾病就是睡不着觉,有一个著名的江湖医生给他治疗。
当俾斯麦躺在床上的时候,那个江湖医生就坐在他旁边一句话都不说,一直等到俾斯麦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天亮的时候,俾斯麦看到这个医生还是坐在他旁边,这样治疗几次之后,俾斯麦失眠的问题就治好了。
江湖医生没有做其他的,只是提供了一个在场,俾斯麦就可以安心入睡了。
那时候还没有精神分析,但江湖医生的做法是有精神分析的原理的,那就是当我们内在有稳定的客体关系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完全放松,安然入睡的。
如果内在没有稳定的客体关系,人们常会体验到孤独的,空洞的,混乱的,焦灼不安的痛苦。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写到,叙述者小时候,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只身一人的那种折磨:
“他恨通往他房间的楼梯,他的台阶是悲伤的台阶,睡衣如同裹尸布,床像是棺材,卧室就是坟头……"
全然地在场
内在稳定的客体关系,是和妈妈的在场连在一起的。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需要妈妈的全然在场。
我们观察刚刚出生的婴儿就知道,他有很多的慌乱,他刚从一个温暖舒适的子宫降生于此,通过长长的产道的挤压,或是一个冰冷的手术,来到这个噪杂的世界。
如果他吮吸妈妈的乳头,依偎在妈妈的身边,或者照料者给他一个温暖的怀抱,轻轻地拍打吟唱,婴儿就能安然入睡。
妈妈对宝宝无微不至的照料,母婴之间这种亲密无间的感觉能够抚平婴儿的焦虑,安定人心,使他挺过痛苦。
人类的婴儿实际上是“早产儿”,他还很不完善,他的生存完全仰仗客体对他的保护和照料。
温尼科特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婴儿这种东西,婴儿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你如果看见一个婴儿,你就一定会同时看见他的妈妈。
这也说明了婴儿的成长是需要依附妈妈的,他和妈妈是融为一体不能分开的。做过母亲的人大概都有照料婴儿时蓬头垢面、黑白颠倒甚至神经兮兮的经历,忙得完全顾不上自己,眼里只有小宝宝。
也正是妈妈给予宝宝的这种亲切地照顾,香甜的乳汁,温暖的怀抱,和善的目光,跟孩子的嬉戏、晚耍,给了孩子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这些喜悦与满足沁入孩子自体的内核,成为日后可以去抵挡风雨的部分。
母婴间隙
然而,妈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场,她也要吃喝拉撒,她也有腾不开手脚的时候。
比如宝宝哭了,他饿了,妈妈跑去泡牛奶,泡牛奶是需要时间的,要调好水,放奶粉,晃一晃,有时还要等待刚刚好的温度,这时宝宝哭得更凶了。
"妈妈就来了宝贝,马上就好了,你稍微等一下下哦。”
妈妈轻柔地话语安抚着孩子,填满了孩子等待的时间,这样,婴儿学会去预计和习惯吃奶的时机,一种习惯的舒适感就会产生。这就是延迟满足的产生。
不过这样的延迟满足,是需要有大量的及时满足作为基础的,正是妈妈给到孩子的那些及时满足的照顾,促使孩子可以生发出等待,在饥饿和吃饱之间发展出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温尼科特所说的母婴间隙。
在生命之初,孩子和妈妈几乎是融合的,很难分出彼此,但随着孩子长大,这个间隙需要慢慢拉大,以便孩子去和社会连接。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上一篇:婚姻中找一个“情绪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