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压力,大家都不陌生,甚至会有点害怕压力。但是,现实生活中压力却无处不在:我们总是感觉到有事情没做完,总是会遇到各种问题,读书时担心成绩差,工作时担心被淘汰,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可能生活在压力之中,有的人因不堪重负而出现明显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崩溃等,有的人却能突破重重压力逐步成长,看来压力这个东西真的很奇妙。那么,何为压力?压力对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如何管理压力?如何让压力成为你的朋友? 人每时每刻都在承受外界的刺激,而人对这种刺激的反应就是压力。常见的压力来源有工作、学业、生活、社交、经济、情感、个人发展等方面。日常的压力源是由个体确定的,取决于一个人在遇到压力事件和将该事件视为压力事件的情况下。 你期待“零压人生”吗? 心理学上有很多研究表明压力的破坏性影响,报告称同时经历急性(即短暂的)和慢性(即持续的)压力的人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更大、认知功能更差、情绪幸福感更低。大量的文献似乎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避免压力最有助于维持最佳健康状态。当然,生活中也常会听到大家抱怨压力大。你可能会想,要是没有压力就好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过着完全没有压力的生活有很大的弊端。研究发现过着无压力的生活可能会增加一个人认知功能下降的几率。 加拿大某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志愿者每天闲着,任何可能给他们造成压力的事务都被隔绝掉,当然了,也不给他们手机电视,更不会让他们上网,坚持一天就给20美元。这个实验听起来似乎并不难,但结果那些志愿者有的只坚持了一天就退出了,所有人没有一个坚持到三天的,他们从刚开始的呼呼大睡到出现烦躁,最后甚至有人出现了幻觉,原本以为很爽的、无压力的生活居然要把人逼疯。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其实是需要压力的! 提到压力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些负面情绪,我们已经习惯性地把压力变成了敌人。 那么,压力一定是有害而无益的吗?答案是:NO! 适度的可控压力源是有益的
研究表明,每天接触小的压力源可能有助于长期保护一个人的认知。压力是以挑战的形式出现的,而这些挑战可能对认知有一定的好处。有可能是经历压力源为你创造了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可能在重要的考试前发现遗漏的重要知识点,或者在重要的会议前更换掉出问题的话筒等。所以,经历这些压力源可能并不愉快,但它们却能促使你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对认知功能有好处,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过度的、长期的压力源会损害健康 生理信号:过度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睡眠困难、头痛、皮肤干燥、消化系统不适(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心慌胸闷、肌肉紧张、疲惫不堪等。 情绪信号:压力过大容易让人变得烦躁或喜怒无常、焦虑、闷闷不乐、丧失信心、持续性的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等。 认知信号:过度的压力也可能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难以做出决定、记忆力下降、判断力下降等。 行为信号:压力过大时个体还可能会表现出坐立不安、过度饮酒和/或吸烟、性欲减少或亢进、与朋友和家人的关系疏远等。 既然压力无法避免,如何与压力共存? 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