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听说有人尝试或死于自杀时,人们常问:“他们为何这么做?明明看起来一切正常。”真相是,我们往往无法真正理解背后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从危机初现到实施自杀之间,可能存在一段“平静期”。在此期间,当事人可能看似状态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痛苦消失。对抑郁症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患者而言,这种“好转”反而可能是危险信号。
误区澄清:自杀并非单纯源于负面情绪。事实上,许多人在感到“痛苦缓解”时尝试自杀——这看似矛盾,却揭示了更深层的心理机制。
1. 他们可能并未真正好转
外在表现与内心状态可能截然不同。许多计划自杀者会戴上“坚强面具”,隐藏真实情绪。即使暂时掩饰痛苦,内心仍可能深陷绝望。
关键点:
• 长期压抑痛苦可能导致“情感麻木”,自杀被视为唯一解脱途径。
• 即使对方看似积极,仍需主动关心其心理状态。
2. 他们可能认为问题无法解决
2020年4.9%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曾产生自杀念头,多元种族群体比例更高(反映社会压力差异)。对许多人而言,绝望源于相信“未来永无改善”。 南昌心理咨询
3. 这可能是“求救信号”
“自杀姿态”(Suicide Gesture)指通过非致命行为引发关注。当事人可能渴望被拯救,而非真正想死:
• 他们可能感到无法继续承受痛苦,但尚未准备好结束生命。
• 过去求助未获重视,导致采取极端方式表达。
应对建议:直接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避免陷入绝望循环。
4. 害怕“未尝试”的后果
• 担忧他人评价,或恐惧“再无勇气尝试”。
• 将自杀视为证明“死亡决心”的方式,以引起重视。
5. 未解决的创伤与生活困境
• 羞耻感与愧疚感可能长期折磨个体,即使痛苦消退,仍觉人生无意义。
• 经济危机、低教育水平等现实压力(2021年美国研究证实)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6. 未被诊断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常伴随情绪剧烈波动。表面正常可能掩盖病情,而这些疾病正是自杀风险的高危因素。
7. 认为“他人会更好”
• 深陷自我厌恶,认为自己是亲友的负担。
• 相信死亡能终结所有痛苦,包括他人的悲伤。
8. 缺乏支持系统
长期孤独感加剧绝望,尤其对曾尝试自杀者而言。若无人可倾诉,请立即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9. 为他人而压抑多年
长期为他人“坚持”的人,可能在耗尽所有力气后选择终结痛苦。
10. 已做出决定,试图“善后”
有些人看似平静,实则在安排身后事。这种“好转”可能是执行计划的最后准备。
重要提醒:
• “好转期”可能是危险信号,而非安全信号。
• 永远不要独自承受痛苦。可拨打心理热线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即时帮助。
你并不孤单,世界需要你留下。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