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小时候家长不让买的玩具集齐,小心摆放到展示柜里;有人在30岁时开始学习街舞,认真上好每周两次课;有人每年生日都去拍一组写真,弥补小时候对别人家小孩的羡慕……
“把自己重养一遍”,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当做孩子,疗愈过去养育方式带来的伤害,获得全新的成长。
为什么许多人即使已经成年,仍然会对小时候的创伤念念不忘?把自己重养一遍,真的有用吗?
看或不看,创伤就在那里
心理治疗师皮特·沃克在《不原谅也没关系》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叫做“情绪闪回”的症状。在童年遭受过虐待或遗弃的人,在长大后的某个瞬间经由场景刺激,可能会退行至小时候被伤害的情绪状态,羞耻、恐慌、愤怒、悲伤……
他描述自己情绪闪回的体验:“我感到自己完全迷失了方向,无法说话和做出回应,甚至无法思考。我非常害怕,浑身颤抖,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如此严重的情状,但总有一些场景历历在目,难以释怀。
或许是被忽视:满心期待地等着父母下班回来,和他们叽叽喳喳分享今天的见闻,却被责问为什么不写作业。弟弟妹妹出生后,全家人的焦点都转移过去,同样是孩子的自己却被遗忘在一旁。
或许是被打压:综艺《是妈妈是女儿》里,演员陶昕然讲了一段小时候的经历:考了98分,兴高采烈地举着试卷回家,却因为扣掉的2分被妈妈打了一顿。将近40岁的她回忆起来仍旧忍不住落泪。可妈妈说,“都是为了煞她的威风,不让她骄傲”。
许多人误以为逃离成长的环境后就能彻底隔绝儿时的伤痛,殊不知,无论看还是不看,创伤就在那里,就像童话故事里鲸鱼背上密密麻麻的鱼叉一样,没有被蓝熊船长拔掉时,创造的伤口永远在疼痛。
“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孩子是我自己”
重养自己,是一场现代人积极的“自救”行动。
今年26岁的Tina在大学毕业后每年都给自己买一件金银饰品,到现在已经集齐了手镯、项链、耳环、戒指。“小时候特别羡慕别的小孩手上有银手镯,一看就是被家里人宠爱着呵护着长大的。”“不过,现在我也有啦,还是黄金的呢!”
小时候想报却不敢提的兴趣班,渴望却不得的零食,想去却被否决的旅游目的地……那些微小却无法忽视的心愿,在重养自己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实现,如同在空缺的地方拼上一块块拼图,重新构成完整的自己。
也有人在养育他者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上的重养。养小猫或小狗,在呼噜声里体会责任感与幸福;养育孩子,在全身心的给予与回应中体会“爱”是什么。
电影《头脑特工队2》里,有一棵信念树。从主人公莱莉的记忆中生长出琴弦一样的信念树根,累积到一定程度后,便长出了信念树。一棵茁壮的信念树由各种情绪产生的信念构成:愉悦、焦虑、忧伤、恐惧、厌恶、尴尬……
成年后把自己重养一遍的人,其实就是在不断主动创造积极回忆与情绪,把缺失的爱与情绪补足,让自己的信念树受到愉悦满足的供给,茂盛繁密。
人生的坎,不止于成年之前
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是人们往往忽略,成年后要面临的挑战,并不比童年小:
即使是令人羡慕的退休老人,也要直面孤独失落与死亡焦虑……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面临着不同的特殊矛盾。
成年以前,一个人要面临信任、自主能力、积极性、自我角色认知的挑战,成年后则需要获得爱的能力、社会责任感、自我整合等能力。只有关键矛盾得到解决,人格才会健康发展。
也就是说,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我们的“信念树”也没有停止生长。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