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对于孩子而言,如何判断是青春期叛逆还是疾病?
孩子的行为是否超出了同龄人的正常范围是一个金标准,包括不限于:
1)情绪发作的对象范围、强度、频率、周期
例如,只对父母还是对所有人都爱发脾气,没有事由还是有特定事件的心情不好,容易恢复还是一直好不起来,能够听劝自我修复还是谁说也没什么用,等等
2)作息和饮食
以前睡眠都正常,但突然持续的半个月一个月开始超过10个小时仍然很困或者少于5个小时,除此还有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入睡、早醒、特别多梦等症状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饭量增大,如果很长时间打不起精神没胃口或者异于常人的停不下来吃,考虑疾病影响
3)注意力和专注力
半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像往常上课听讲做作业,各种开小差和担心焦虑,考虑病情因素
如果已经有自残自伤的念头或行为,刻不容缓,尽快就医
W:很多孩子成绩下降、作业拖延、性格变化与患情绪障碍有关,经过治疗后成绩也能好转。
7、不愿意服药怎么处理?
孩子不愿意吃药很大程度与家长对于疾病和药物内心的接受度有关,换句话说,孩子与药物的关系侧面反应孩子与家庭/重要抚养者的依恋关系模式。
不少病人和家属发展为久病成医的趋势,他们一方面承认药物有效果,另一方面擅自调药或断药,这样的做法导致复发不可控,病程延长。
往往医从性较好的患者和家属,要不过往的治疗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亏,要不孩子的早期的依恋关系建立的还不错。
对于非常抗拒服药的孩子,可以考虑用针剂,也可以换药物形态-融水或者做汤做饭处理
也有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因人而异,例如长痘、手抖、恶心、犯困等等,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药物后往往会有好转
很大一部分老人群体也很抗拒药物,作为家属,一方面加强老人对于精神疾病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严密监测下,策略性的短暂停药,一般停药后老人受到病情折磨较难耐受,反而会增加药物的医从性
把病交给医生,用药方案和副作用是医生考虑的范畴,病人和家属只需要负责如实反应病情和用药效果。毕竟单个患者只是个案,而医生除了数十年的科班受训外,每天出诊上十位上百位病人的经验,还需要查看无数的专业文献以及大量的案例讨论,所以,医生一定比病人和家属专业,相信医生的专业性。
8、加药意味着病情加重了吗?
不一定。很多病人及家属当听到继续加药,会产生严重的思想包袱,认为药物越来越多意味着情况变差了甚至好不了了,还有的担心药物增加副作用会成倍影响。
之所以加药,可能是病情还没控制住,有可能是药物还没有达到治疗剂量,还有可能是疾病正在经历波动期,这些情况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
精神科给药的思路经历了从“足量足疗程”到“适量足疗程”的发展过程,每个病人都是定制化方案。精神疾病与其他疾病一样,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9、看了很多医生,为什么给的诊断不同?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该信谁?
精神疾病具有波动、反复、共病的特点,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差异性的表现,外显的因素越多,症状越丰富,再加上不同的医生对疾病的理解和经验不同,问诊的思路不同就可能会有不同的诊断。
对病人家属而言,从战略上不用厘清到底得了什么病,可倾向性的选择 兼顾对病人的心理波动影响越小的诊断,从战术上应重点关注药物治疗效果,哪个方案吃了病人状态越好越能恢复社会功能,就服用这个药方。
精神科医生与人的心理疾病工作,优秀的心理医生也是关系大师,在诊断和治疗上不仅重视病程本身的变化,同时深谙疾病的社会化因素可能对于病人的深远影响,会酌情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
11、以前经常有思维灵活脑子特别好使的时候,晚上不怎么睡觉但精神头仍然都很好,吃药后反而记忆力变差了,脑袋也没那么灵光了,真的要吃药吗?
一旦医生诊断后需要吃药,强烈建议遵医嘱。
处于躁狂状态时,会让人有一种超自信的感觉,此时思维奔逸、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称为“三联征”),动力满满,人们会享受这样的时刻,慢下来正常了会认为自己“笨”些了。
但是无论思维过快还是思维过慢都是病,叠加情绪问题和社会功能弱化的思维过快,如果不吃药更容易控制不住的让疾病愈演愈烈,规律服药是为了少走弯路。
12、明明去看心理精神科就是为了和寻求心理帮助找到确定性,但是医生的态度一副强硬和爱理不理的样子,他出的诊断和用药方案,可信吗?
即便是精神科,医生的态度也不应成为判断是否是一个好医生的关键参考系数。
如果对医生的态度过于敏感,反倒可以成为觉察病人性格问题或是疾病的信号源。精神科医生是针对疾病和症状工作,核心是把病治好,而不是追求看病过程愉快。所以,重点应关注药物方案对病症的有效性。
跟诊以来,深切体会到精神科医生(其他科室也一样)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普通门诊一天50个病人是常事。绝大部分时间只能做认知共情的工作,一旦“情绪共情”过载,对于医生,过于内耗,容易报损。
当然,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一定会持因人而异的诊疗态度和策略。带领我的陈晋东博导对待不同年龄、性格、服药态度、家庭关系的患者,问诊和辅助治疗方案均有差异,灵活富有弹性,例如,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叮嘱规律作息,而在发作期的困难的患者,宽慰家属及本人特殊阶段颠倒睡觉没关系。
原则就是一方面规劝病人和家属能顺利服药,另一方面帮助建立能早日康复的信心。
W:精神科医生长期在高强度和高压力下工作需要大家的理解。态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被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感染的原因,有时怎么都讲不通和看到病情很严重但是还是不愿服从治疗也很着急。
13、症状表现差不了多少,为什么别人会比我(我家的孩子)好的快?
除了疾病本身的复杂性,预后效果还与药物在病人体内作用机制相关。
在儿少病房时,管床医生对病人说了一段这样的话:“药物进入你的身体后,和我就没关系了。这些药丸起效的效果取决于你和它们的反应速度了,所以需要你的配合。运动、规律饮食作息、不喝碳酸饮料不饮酒、心情稳定都能帮助加快吸收。”
药物能够减轻和祛除疾病本身对于病人的折磨,但药物无法消除性格或者认知因素导致的心情差及不舒服,这时如果有意识的自救-阅读、运动、冥想、拓展交友等,或者寻求他人帮助-找朋友倾诉、听课或者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会让治疗更有效,更持续。
作者:汪昌学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