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的“自证预言”
走不出来的失败怪圈
在周吉尔频繁的跳槽中,馆长常听到她说同一句话。
“你说,我是不是注定要在30岁前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是不是注定有几年会在工作中迷茫?”
30,仿佛是周吉尔给自己跳槽之旅预设的终止符。在她的脑海中,似乎有一个明确的形象——一个不到30岁的女孩,注定在职场中屡战屡败。
或许在最开始,这个形象是模糊的。但随着工作的不断失败,这份感觉似乎从周吉尔的想象层面走入了现实。久而久之,周吉尔确实在职业生涯上不停尝试,却也真实地屡战屡败。
心理学将这种感觉叫作自证预言效应。
自证预言指由于一开始对情境的一种错误定义,继而引发了一连串的行为,使最初的错误概念变为现实,并导致这种似是而非的正确性,使错误的行为永久化。
同时,陷入这种困境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在现实中上演当初的错误观念,来证明这种猜想从一开始就是对的。
相信周吉尔在刚开始换工作时,想的都是下一份工作自己要好好做、尽力做;而随着工作的不顺利,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具有解决职场问题的能力;这份怀疑进而影响了她在职场上的发挥,反过来更加证实了她最初的错误猜想——“我注定要反复跳槽。”
如同走入了思维怪圈,周吉尔久久无法挣脱,反而在不断的自我暗示中越陷越深。
过强的“完美期待”
让一切变得“不完美”
对于周吉尔来说,不仅长期坚持一份工作很困难。离职后选定下一份工作方向、求职新工作也是困难重重。
每次离职后的周吉尔,都要在职业规划、个人爱好、入职时间等等问题中反复横跳。
“我想转行。我得先学一阵再投简历。”
“这家公司会要我吗?要不我再准备几天,下个面试再去。”
“给自己最后放一周假!”
“到底什么才是适合我的工作?你说我是不是要再改下简历?”
短则几周,长则两三个月。然而,如此长的时间,却从未让她真正想清那些让她焦虑不已的问题。
她急需突破的,也许并不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始终困扰自己的“完美期待”。
在周吉尔心中,似乎总有一个“完美”的形象,一个毫无瑕疵的、天然应该有能力应对一切困难的自己。而她也将这份“完美期待”投射到了工作内容上。
每次求职,周吉尔都渴望着一个从薪资到通勤距离再到工作节奏,都能全方位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不仅如此,她也期待自己能够百分百满足这份工作对于求职者的要求。
这就导致即使真的万里挑一,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岗位”,周吉尔的自身条件也不一定能够胜任。
而她又无法接受在岗位条件与个人能力之间适度让步,曲线救国。毕竟,由于内心对自己的“完美期待”,在旁人眼中一次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严重伤害着她的“自恋”。
如此一来,离职后过长的过渡期也在不断给周吉尔的履历减分。长时间下来,周吉尔的求职之路简直是注定辛苦了。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