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关于习惯
原则二、原则三守住了底线,建立了规则,现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素养。
首先从习惯开始,从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会让父母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事半功倍。
关于习惯,李希贵校长总结了如下几条原则。
第四条原则: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长期培养。
但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那么容易,往往孩子一哭闹、一撒娇,父母的就心软了,放弃了。
咱们要做的,就是设计策略,给孩子一个脚手架,让他能比较容易地攀登到良好习惯的台阶上。
比如,几乎所有家长都想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那么以后只要出门,咱们就一定要带一个小书包,里面装上孩子最近最喜欢的书。
出门之后,至于看不看,不那么重要。
让孩子时时刻刻知道,即使出了门,我后面的小书包里也是有一本最近喜爱的书的。
仅仅这样一个暗示,其实就是一个脚手架。
按照这样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孩子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不是父母天天在家里逼孩子“你要看书,必须看书”。
再如,你想培养孩子吃蔬菜的习惯,就不要把所有饭菜一起摆到饭桌上,要先把孩子必须吃但通常不喜欢吃的蔬菜端上饭桌,让他在食欲较好的时候先吃完蔬菜。
又如,你想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就要规定好家庭作息时间,可以把睡前15分钟作为亲子共读时光,时间一到就开始共读。共读之后,孩子一般都会准点睡觉。
这就是“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
第五条原则: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培养习惯很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比如,一两岁的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用手抓可能是最得力的方式,但是饭桌上、衣服上,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
但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会轻松地学会怎么样使用筷子和勺子。
这不用急,到了年龄自然就会。
了解了这一点,当孩子刚开始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就不要指责他。
家长自己不要怒火冲天,也不要代替孩子,他渐渐地会自己越做越好的。
孩子仅仅从吃饭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当中,就会感受到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才是最宝贵的。
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再如,想让孩子整理房间,咱们最好给孩子一个需要整理的物品清单,并教他操作方法。
有了这样的抓手,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这就是脚手架、阶梯。
第六条原则: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对于孩子,做家长的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我们看见孩子身上有什么缺点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变得更好。
退一步想一想,事实上孩子的行为,好的行为通常情况占85%以上,不好的只是15%左右。
当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可以表扬的优点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看待孩子的眼光有问题。
85%好的行为,我们为什么往往看不见?
所以,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
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
那15%不好的行为怎么办?
咱们心里得有个数,单纯批评没用,我们应该做的是定期和孩子一起反思。
请注意,这两个词很重要:反思和定期。
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
比如,上学迟到是因为赖床,赖床是由于前一天晚上拖延了上床时间,那么按时间睡觉问题就解决了。
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这叫反思,而不是批评。
定期也很重要,不是每天说,看见就说,而是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一次,定期反思。
当然,李希贵校长反复提醒,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孩子本人。
每一次鼓励或者反思,都要谨记对事不对人。
04 关于学习
第七条原则: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咱们得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仅此而已。
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父母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孩子找到一条更开阔的道路。
数学不好的孩子,可能在人文或者艺术方面有优势;不喜欢弹钢琴的孩子,可能只是在键盘类技能方面没有优势,可以尝试舞蹈、绘画、合唱和其他的艺术门类。
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
父母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八条原则: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
父母要做的,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超出孩子预期的资源,让他在这方面的发展跟同龄人相比形成明显的优势。
有了资源,孩子才会逐步形成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会珍视自己的时间,热爱生活,进而珍爱生命。
如果希望孩子爱运动,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甚至做得彻底一点,把家里的客厅变成乒乓球场地,能让孩子运动,还能吸引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
如果希望孩子爱读书,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也可以和孩子定期一起浏览图书网站,商讨购书计划。父母买,孩子也买,一起来挑。
如果希望孩子不看没营养的动画片,父母可以帮孩子找一些健康的纪录片、高雅的故事片,给孩子提供好一点的观看条件就行了。
05 关于关系、情绪
第九条原则: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这一条太精妙了,一般家长可能都不太意识得到。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老师也会因为孩子喜欢自己而反过来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关系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家长就要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
越是孩子不认可的老师,家长就得反复想办法在老师身上找到一些能被孩子认可的特点。
你传递给老师的认可,也会慢慢影响孩子对老师的看法。
反过来,家长也要想方设法从老师那儿获得对孩子的认可,哪怕是一点点,然后及时传递给孩子。
当家长的,就得两头传递好消息,让孩子更喜欢老师,老师更喜欢孩子。
老师可能会一分为二地向你介绍孩子的情况,不光说优点,也会说缺点。
把孩子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不是向你告状,是为了方便你教育孩子。
这时家长就得注意,不要把老师指出的问题直接传递给孩子,这样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冲突。
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
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屏蔽了整个世界,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
第十条原则:应对冲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