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费解,那些说自己像行尸走肉、不想活下去的孩子,从小到大成长顺利,并未经历什么创伤或变故,也被父母家人照顾得挺好,但他们就是不开心,就是时常低落到想死。
这令我想到空心人的说法。
空心人的表现是外表看上去好好的,但里面已经空了。
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在1925年曾创作《空心人》,他把一战后人们普遍出现的空虚、麻木、焦虑等精神状态称为“空心”,空心人成为失去灵魂的现代人的象征:人是空心人,头脑里塞满稻草。人的声音完全没有意义,像风吹在干草上。
空心病的说法是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提出来的,它描述了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往往会被确诊为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有空心病的人常常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人,而是工具、物品、傀儡,随时可以被取代,被丢弃,当然也可以消失(自杀)。
他们曾经是最乖的孩子,最好的学生,人际关系良好,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赞美,却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徐凯文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一位高考状元在自杀未遂后说: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学习好、工作好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总想各方面做得更好,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尽头。
还有人说: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常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曾有一位被诊断为抑郁症(症状像空心病)的来访者在做了很久的咨询后,有一天告诉我,她终于能照镜子了,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她大哭了一场。此前30多年的人生里,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心,整个人都是破碎的,“碎成一片一片,散落在地上”,她说咨询让她把碎掉的自己一点一点粘贴起来,重新拼凑成一个人。
从某种角度讲,空心病比抑郁症更严重,不光所有药物都没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效果也不佳。即便能进入咨询,也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的咨询感悟:无论掌握多少咨询技术与手段,都抵不上咨询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断完善整合的自我及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来得有效。咨询师能走多远,来访者就可以走多远。
作者:王玺,北京资深心理师(从业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