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就抱起来,真的会宠坏孩子吗?
在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传统养育的陈规旧俗中。我竭尽全力地按照社会的期望去做一个“好”家长,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本能的直觉。因此,虽然我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但养育孩子的乐趣却渐渐消逝了。
在有关孩子的事情上,我们时常会被好意的医生、家人、朋友、专家和一切声称自己正确的人误导。像很多年轻的家长一样,也有人建议我按照时间表来喂孩子,警告我如果孩子哭就抱他起来,就会把他宠坏了,不能半夜去照顾他,不然他永远都学不会自我抚慰。我的立场摇摆不定,毕竟刚刚开始为另一个人负责,而我爱他胜于爱自己的生命。我不想犯任何错误,在我努力听从这些建议时,我的内心却在呐喊。最终,我的本能与直觉胜出了,我开始与传统养育理念进行抗争。
随着大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对他的期望越来越高:学步的小孩不可以太吵闹;应该为他人着想,懂得分享;在餐厅里或飞机上要安静地坐着;如果孩子好斗,则证明这个孩子不够友善、没有教养;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必须忽略他;不良行为必须立刻被纠正。这些期望的问题在于,它们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学步的孩子天性就是爱吵闹的,本能驱使着他们四处探索、移动身体、摇来晃去;他们还理解不了分享的概念,基本上只以自己为中心;他们的大脑尚未成熟,在面对激烈情绪时,便会大发脾气,感到沮丧时,就会萌生攻击性。这其实都很正常。但我当时还年轻,觉得自己必须抵制这些行为,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孩子”,成为一个“好妈妈”。这样一来,我就掉进了传统养育模式的坑里。
我逐渐了解到,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掉进了这个坑用心良苦的父母反复猜疑着自己的行为,从不相信心中那个催促着我们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声音。传统智慧告诉我们:抱
孩子抱太久会把他惯坏;在夜里安抚哭泣的婴儿会阻碍他学习自我抚慰;倘若学步幼儿大发脾气,我们应该忽略他;倘若孩子表现出焦躁或伤心,我们应该教他“攻克难关”,提高他的适应力;青少年应当尊重大人,而不该要求自己被尊重。然而,我们内心的声音却与这些传统的智慧背道而驰。传统智慧传达出一种讯息:我们的孩子并不具有被尊重、被视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权利,直到他们年满18岁,甚至更大一点儿,甚至要到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
在这个信息爆炸、通讯便捷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养育建议从四面八方袭来,尽管这些讯息是善意的,但它们却不总是正确的,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适合我们自己。其实,如果你仔细斟酌一下,你会发现传统养育方法的前提本身就预设了孩子会突破父母的忍耐极限、推翻父母的权威并取得家里的控制权。倘若不严格管理,孩子将会闹得天翻地覆,除了强硬的拳头,一切手段都被视为软弱和纵容。
除了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哪些有关教养孩子的负面信息?这些信息有没有干扰你教养孩子?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下一篇: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