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决定你早期的不良自我感觉强度的五个因素如下:
1. 品位、个人需求、安全感、合理判断力错误地与道德挂钩的程度。
在一些家庭中,爸爸喜欢安静,如果孩子吵闹,就会被指责道德品质不良。还有些家庭认为考低分可耻。一些孩子在产生和朋友玩的想法或是产生喜爱之情时会被指责为不道德。一些孩子会因忘记做某项家务,喜欢某种发型,或是在街上滑滑板而被指责为不良少年。如果这些问题只涉及品位、未能完成任务或是低下的判断力,但家长却错误地指责孩子,认为它们是不良的道德行为,这就会成为孩子自尊不足的源泉。有些表达方式包含着强烈的道义谴责,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听到有人说他懒,或自私,或像乞丐,或像神经病,他会很快忘记具体场景,但那种挫败感却久久无法消散。
2. 家长混淆行为和实质的程度。
同样是在街上乱跑乱窜的孩子,受到家长危险警告的孩子的自尊不会受到打击,而只听到“坏孩子”骂声的孩子则恰恰相反。被叫作“坏孩子”的孩子所接收到的信息是自己和自己的行为都很差劲,无法区分他的行为与本质。成年批评者不仅指责他的行为,还攻击他的人格。仔细区分不当行为和本质好坏的家长能够培养出自我感觉较好的孩子,他们内心批评者的声音会更加温柔。江西心理咨询
3. 禁止手势的频率。
家长传递负面信息的频率对孩子早期形成自我价值有很大影响。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曾观察发现,让谎言成为现实的秘密只是重复到足够次数即可。你是坏孩子的谎言不会因为父母只指责一次就被你信以为真,它是因为反反复复被提及,才会深入内心。类似“你怎么回事”“别到处添乱了”这样的批评,你得听很多遍才能将其内化。但是,过段时间以后,你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确不好。
4. 禁止手势的一致性。
假设你的父母不喜欢你用“呸”这个脏字,你可能会觉得他们老土,但如果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你也会逐渐放弃使用这个多功能词。但是还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当你说“呸”时有时他们置若罔闻,有时却又大发雷霆。假设他们对于其他规定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不一致的反馈,起初你只是不知所措,但是抨击的随意性最终会让你得出一个痛心的结论:问题不在于你做了什么(同样一件事,有时可以,有时却不行)而在于你本身,真正有问题的是你。家长前后标准变化多端会让孩子产生莫名的负罪感,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准则,因此无从知晓问题出在哪里。
禁止手势源于家长自身怒火中烧或情绪低落的频率。一定强度的批评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也在孩子能够容忍的范围内。但是当家长本身怒火中烧,或是情绪低落(无论是受到外界刺激还是本就如此),欲把指责孩子当作泄愤渠道时,批评的威力就巨大无比了。生气和痛苦会斩钉截铁地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你不是好东西,我讨厌你。”因为这是最让孩子毛骨悚然的话,他肯定会牢记在心。以至于在这种恶性爆发过去很长时间后,孩子仍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记忆犹新。成年以后,批评者仍会利用自责情绪从心理层面进行打击和摧残。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上一篇:江西心理咨询|自卑的两种基本形式
下一篇:南昌心理咨询| 了解批评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