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逼着孩子去上学,是为了孩子的前程着想,哪怕孩子在学校发生了意外,甚至是悲剧,父母仍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还不断说,“我都是为了孩子好。”
这些父母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他们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规律,更没有意识到孩子目前的精神心理状态已经不适合上学了,所以他们逼迫孩子上学,孩子感受到的并非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是对自己的为难以及不理解、不尊重。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了敏感多疑的偏执,他们会从负面的角度去解读父母的行为,更加容易与父母发生矛盾与冲突。
所以,父母要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才能深入到内隐记忆层面去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很多青少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上学对于他们来说很痛苦,他们很想休学。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有执念,坚持让孩子继续上学,这可能会引发3方面的巨大风险。
第一个风险:孩子很可能会对校园恐惧,并诱发惊恐发作。
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很痛苦,这说明他们在学校里面遭受过跟学习行为、学习情境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有些孩子甚至可能遭受过校园欺凌等等。
也就是说,学校的环境、班级的氛围、考试带来的压力,甚至是某些同学或老师,对孩子来说都是应激源。如果不及时将孩子与应激源分开,就很容易激活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被迫上学,他们会非常焦虑、恐惧,有可能会恐惧校园:一到学校就发抖、脸色发白、呼吸急促,严重的还可能会晕倒在地。
第二个风险:孩子顶着巨大的压力上学,病情容易迅速恶化。
如果孩子非常想休学,但父母就是不同意,孩子很容易与父母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如果复诊的时候,医生知道了这些情况,很容易认为孩子的这些表现是躁狂/轻躁狂发作,然后把孩子诊断为双相障碍。
有些孩子因为上学带来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原来就有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不断被激活,甚至形成新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病情不断恶化,很容易出现敏感多疑的偏执。
这时候,孩子往往会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言行举止,总是认为别人对自己不怀好意,甚至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不管诊断如何,孩子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了,说明病情明显加重了。
第三个风险: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微笑型抑郁症”。
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下,有些孩子表面上同意去上学了,在父母面前表现得非常懂事。父母觉得很开心,觉得幸好自己逼了孩子一把,锻炼了孩子的毅力。
其实,很多孩子只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了。他们觉得再怎么跟父母沟通都没用,索性不再向父母求救了。
他们看起来很正常,甚至很积极,但内心极度痛苦和压抑,这是“微笑型抑郁症”的典型特点。
而这种伪装又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病情,导致他们更快地出现情绪崩溃。一旦孩子坚持不下去了、就倍感到绝望了。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