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宝宝”,意指那些身体已经成年,但心理和情感却依然停留在孩子状态,有人形容他们是拿着脐带到处找接口的人。
你是“成年宝宝”吗?
孩子总是渴望长大,因为长大了意味着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获得足够自由和自我的空间。这是一个生命最本源的动力,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有那么一些人,虽然也有这样的渴望,在行为上却表现得背道而驰。
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依赖性强。比如几乎不为自己做决定,或者在面临决定时表现得焦虑不安,充满恐惧,因而总显得犹豫不决,缺乏决断;比如遇到事情自己不做思考,而是频繁地去问别人的意见,当别人的意见与自己内心的感觉相左时,就继续去问更多的人,直至有人说出符合自己意愿的意见为止;比如事无巨细都习惯性地向他人求助,自己从不尝试解决问题,当别人不能提供帮助时,就理直气壮地愤怒和抱怨,等等。
在人际关系里,“成年宝宝”会极度渴望被关注,尤其是得到权威人物的关注和认可。在工作场所里,他们容易在老板身上投射对父母亲的情感和需要,希望老板像父母亲那样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时常给予语言上的肯定。所以他们很容易带着愤怒和失望的情绪离职,因为这部分的需求几乎不可能在职场上得到满足。
在亲密关系里,“成年宝宝”更倾向于寻求被保护的感觉,尤其是寻求与伴侣合二为一的心理状态,即最常见的爱情误区——如果你爱我,那么你就该知道我在想什么,你就该随时满足我那未说出口的需要——这是一岁之前还没有发展出语言能力的婴儿对理想妈妈的要求,而不该是一个成年人对伴侣的要求。
当然,“成年宝宝”的常见表现远不止于此。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背后的心理根源都是同一个: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他们要么缺乏负责任的能力,要么缺乏负责任的意识,还有一些人,根本就是被剥夺了为自己负责任的机会。后者往往有着个性强势且极度自恋的父母。
“成年宝宝”如何炼成
2014年7月31日的辽宁省沈阳市,几十名报考沈阳音乐学院的学生家长代表,在辽宁省教育厅门前集体下跪,请求相关领导给出说法。
看到这则新闻,我首先想到的是,已经年满18岁的考生不需要管自己的事,因为他们的父母会代劳。独生子女政策把当代中国变成少子化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又使得父母们的体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在缺乏自我追求和精神寄托的人那里,孩子就变成是他们唯一可以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去向。
与此同时,社会价值观渐趋多元,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加上便捷的网络信息和社交网站,使得婚姻关系的维系变得比三十年前困难很多,这个情况,从近些年来持续攀升的离婚率便可见一斑。
当婚姻关系陷入困境,而伴侣们又不愿意面对那困境时,就可能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最不具争议的关注点,自然就是孩子的学习。当夫妻两个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他们就可以逃避婚姻关系里的问题,还可以藉由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加强脆弱的婚姻关系。
更常见的情况是,婚姻中的一方对另一方不满,于是将情感大量投注到孩子身上,试图让孩子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洞感。过多的投入自然就会带来过高的期望,不自主地渴望孩子回报自己,当然回报的方式就是听话照做,做一个没有自我的傀儡。
原生家庭是培育“成年宝宝”的温床,或者换句话说,“成年宝宝”是失败婚姻的见证。
但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的童年经历,并不会带来同样的心理模式。
即便两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强势而又自恋的父母,并且经历了同样长时间的被控制和被剥夺,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都会变成“成年宝宝”。这取决于他们在童年时期的无意识选择,以及成年后对自我成长的关注程度。
无意识选择,即当一个人在年幼时身处困境,为了求得生存而自行发展出的自我保护的行为模式。面对父母的过度控制,有些人会选择反抗,从物理距离上远离父母,以获得自己的人生支配权;有些人则选择顺从,虽然内心渴望独立,却屈从于孝顺文化,恐惧于面对父母的忧伤表情,进而沦为“成年宝宝”;还有些人可能会想到其他的应对模式,比如生病,以此作为放弃人生的主动权的合理借口。
这些选择都是无意识的,没有也无法经过策划,因为大多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形成,所以是无法预测的。要识别自己在童年期做出的无意识选择,需要长时间的自我探索才能做到。
“成年宝宝”的痛苦,谁人知?
2014年8月1日,发生在湖南株洲的灭门惨案震惊全国,媒体把这个案件定性为拆迁婚姻纠纷。但如果细细了解案情背后的种种故事,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桩典型的“成年宝宝”式婚姻:父母基于利益的考量,替这对年轻人包办了婚姻,他们虽然不太同意,却选择了顺从。
父母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恐怕是因为在父母心目中,他们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所以不值得尊重。事实上大部分会对子女逼婚的父母,都有这样的心态。反之,那些会遭遇父母逼婚的人,往往也是不够成熟独立的缘故。
这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大部分“成年宝宝”都受困于自己从小习得的行为模式。他们一方面享受父母提供的生活便利,比如接受父母的金钱馈赠,让父母帮忙照顾饮食起居,让父母代替自己做选择和做决定;另一方面,“成年宝宝”又必然面临社会互动能力不足的困境,以及因这些不足而带来的各种挫折,人际关系、生活事务、自我管理等等。
这当然会极大地挫伤“成年宝宝”们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他们常常感到内心里缺乏力量,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进而产生悲观和抑郁情绪。新闻里的罗伟,由于心理上并未成年,导致他在结婚后没有能力与妻子培养感情,也不懂得如何处理矛盾和冲突,最后就只能自我攻击,有媒体说他结婚后曾经“自己躲在山上割腕自杀,还将肚子划破。”心智不成熟的人,往往不具备向外求助的能力,遇到困境时更倾向于自我消化,这是最终酿成大祸的根本原因。
当“成年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困境,想要挣脱枷锁尝试成长自己,希望按照内心真实的样子去活时,会遇到重重的困难和阻力。
首当其冲的是与父母的关系将面临挑战,这是他们最害怕面对的。由于心理上尚未成年,“成年宝宝”对父母有着很强的依赖,他们深深地恐惧如果反抗父母,会面临被抛弃的风险——这当然是非理性的感觉,成年人是可以自我依赖的——对他们来说,被抛弃就意味着死亡。这种感觉是非常真实的,因为在心理上,他们以为自己是必须依附成年人才能活下去的孩童。
另一个很大的挑战,是他们已经习惯了依附父母而存在,一旦脱离父母而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时,他们势必要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对未知的恐惧。有太多的事物等着他们去认识,太多的能力等着他们去学习,也有太多的挫折等着他们去经验。这并不是个轻松的过程。
最后,父母们也很可能不愿意放手,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孩子在身边。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或者早已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就应该是某个样子,不愿意承认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感觉、思想和人生愿景。
“成年宝宝”该长大了
自我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当初曾经绕过去的坑洼,如今再要重新去走过时,就要付出比当年更多倍的时间、精力和勇气才行。每个想要走上自我成长之路的人,都需要在理性上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让人们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去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终达到自我的成长。
其次,郑重地做出一个自我成长的决定非常重要。
很多走进咨询室的人,都误以为是去征求心理咨询师的意见,或者听心理咨询师说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充满智慧的见解,再或者是让心理咨询师给出一个能够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的解决方案,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是助人自助——帮助来访者学习帮助自己的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化那冰川,势必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能做到。
这意味着“成年宝宝”要学习独立,掌握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的能力,除了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过程中还要面对诸多情绪上的不适,要与那也许并不让人满意的真实自我在一起,这确实是个艰难的过程。唯有向自己做过决定的人,才能坚持走下去,并最终触摸到安稳而真实的幸福。
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就可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方法了。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在专业人士的陪伴下开始自我成长之旅;还可以每天观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感觉,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然后就着以下问句,尝试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
我记录的这件事带给我什么感觉?
这是成年人的还是小孩子的感觉?
这反映了我的什么?
我决定改变的是什么?
我打算怎么做?
最后,“成年宝宝”最需要告诉自己的一句话是:
我是成年人,我今年三十岁了。
每天每天,反反复复地这样提醒自己。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江西乐行心理咨询中心。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