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心灵奇旅》。
主人公乔伊,是一位在中学兼职的音乐老师。
长相平平、出身平平、工作平平的他,却有一个对他来说并不平凡的爵士乐梦想——拥有自己的音乐舞台。
于是,人到中年的乔伊,一边当老师,一边努力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终于有一天,他等来一个与著名爵士乐手同台演出的机会。
眼看梦想就要成真了,乔伊却在演出前的几个小时,意外去世了。
由于不甘心,乔伊的灵魂从排队通往死亡的路上逃脱,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名为“生之来处”的地方。
在这里,他混入了“灵魂导师”的队伍,得到了一个“回看自己一生”的机会。
当他发现,自己活着的时候,不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就是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中,虚度着光阴,乔伊崩溃了:
“我的人生,简直毫无意义。”
后来,乔伊拼尽全力死而复生,终于如愿参加了梦寐以求的音乐演出。
那一晚,他的演出完美极了,就连曾经一直不看好他的老妈,都为他骄傲尖叫。
走下舞台后,原以为生活从此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乔伊,却发现,实现梦想之后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说:
“为这一天我等了一辈子,我以为我会有所不同;可是我发现,它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他忍不住问和自己同台演出的偶像:“我为了这一刻拼尽全力,为什么会感觉不过如此?”
偶像意味深长地用了一个小故事回答他:
“小鱼告诉老鱼,自己要去大海。
老鱼说,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小鱼却说,不,这儿只是水,我想去的是海洋。”
这个小故事,让乔伊顿感醍醐灌顶,重新理解了活着的意义。
原来,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生命,就是我们所在的大海。
有时候,梦想自带的光芒太耀眼,遮蔽了我们本就拥有的另一种富足——活着。
如果还能尝到香喷喷的披萨饼,能和社区的朋友相约小聚、得到母亲的支持和学生的信任,那就生活在富足里。
很多活着却不知足的人,其实就像那个故事中的小鱼一样,因为对当下的生活太习以为常,而忽略了身边触手可及的幸福。
职场小白幻想着,哪一天月薪过万了,生活就不一样了;出租屋里的年轻人认为,有了自己的房子,人生就圆满了……
但他们并不知道,即便实现了这些,幸福感也不会如愿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中,提到一个心理学术语,叫享乐适应,指的是:很快适应新改变带来的快乐,并恢复到平常快乐程度。
正所谓“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人的欲望是无底洞,永远填不满。
当新的欲望涌现,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那些因为实现梦想的愉悦感,便会被迅速冲淡。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桑雅·吕波密斯基在《这一生的幸福计划》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
她发现,我们是否幸福,只有10%取决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剩下90%都跟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无关,而是基于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幸福指数,绝大部分取决于大脑过滤外部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本身。
世间不缺少幸福,缺少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
如果您需要我们的专业帮助,可先浏览乐行心理官方网址的相关介绍:www.jxlxxl.com,同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乐行心理/江西乐行心理。如需预约请提前电联我们。江西心理咨询,南昌心理咨询,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江西心理医生,江西沙盘游戏治疗,江西婚恋咨询,江西青少年心理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