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妈妈比我爸爸大四岁。这在当时属于非常少见的。用爸爸的话来说,自己就像条孤独的狼一样脱离了父母的家,而且还想再回到篠山开业。这样,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能一手承当的年长的妻子对自己会很有帮助。
说起我家爸爸,还是很厉害的。那是订婚以后的事了,早已经有了齿科医生的资格,但是觉得自己还是需要更加正式的学习,又到东京齿科医专(齿科医学专门学校)当了研修生还是什么的,又学了一年。这期间当然一直在东京。
那时候有一个趣话。爸爸在东京看病人,一张口说:“啊,这个没问题,能治好”,病人就说“先生,你是关西人吧”。爸爸说的这个“没问题,能治好”是关西话,原意是“味道很好”,引申为“顺利、圆满、没问题”。
爸爸前后在松山住了有三年吧,结婚后回到了篠山,开了齿科诊所。
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爸爸妈妈的结婚简直就像是国际婚姻。而且妈妈也真能下决心跟着爸爸到丹波的篠山去。辞去了教师的工作,跟着只有一个行李的爸爸,那年代行李都还是柳条箱,爸爸除了这个,不仅没钱,钱以外也什么都没有。不过到了篠山开业以后,齿科诊所的生意倒是兴旺的不得了,经济上马上就稳定下来了。
从这样那样的事情,能看出来两个人都有着特立独行的精神。我们加爸爸成天说自己绝不会偏心眼儿,不管是长子还是下边的孩子,都一样。因为他自己就有过不是长子而受父母冷落的经历。
这些基本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日本社会的流动、迁移也开始活跃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母亲下决心跟着父亲到丹波来真是不可思议。不说距离,爸爸还是个没有财产、一无所有的人。虽说有爷爷奶奶,但爸爸当初是离家出走的,就算回到篠山,也不可能得到爷爷奶奶的帮助。当然,爸爸事业成功以后,爷爷奶奶慢慢也开始来往了。所以总听到妈妈说开业以后有病人来的时候是多么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