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外面这一个一定是角色扮演,我们要戴的面具啰!”若菱还是不忘自己伟大的新发现。
“没错,就是它!”老人同意,并在外圈写上:角色扮演、身分认同。
“其它的……嗯,我猜,既然是心理机制,那就应该还有思想、态度、行为习惯等层面的障碍吧!”若菱想起来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思想改变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等这些说法,在此胡诌一番不知是否有用。
“嗯,”老人深忖着若菱的话,半晌,说道:“我们这样说比较具体吧。”
老人继续写上——思想、情绪、身体。
写完,老人拍了拍手,掸去手上的粉笔屑,一边看着被圆圈圈搞得有点头晕的若菱说:“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但是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ego)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若菱确定这是她这辈子看过最抽象、最难懂的图。
她决定不畏艰难地,先从最核心开始发问──
“为什么真我就是爱、喜悦、和平?”
“为什么瓜熟了就会落地?”老人反问。
他接着说:“因为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你去翻翻古老的智慧经典,看看古来智者的言语,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
若菱其实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没碰过佛经或是圣经,而对于所谓“古代智慧典籍”也素来兴趣缺缺,只有学校书本上教过的一些片断的孔子、老子的介绍等等,她不知道怎么样去印证老人所言为实。
“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老人继续说教,可是若菱想不起来生活中有哪一个人看起来能够真正地活出爱、喜悦、和平的。好像什么特蕾萨修女啦,甘地啦,这些伟人才有资格,可是他们离我们现代人是那么地遥远……那种境界真是可望不可即的。
老人看着满脸疑窦的若菱,遗憾地摇着头说:“好啦,我会开一些书单给你看,同时,我会介绍几个能够活出一些真我特质的人,让你去拜访他们,眼见为凭。”
若菱笑逐颜开,觉得这个经历愈来愈好玩。老人还会介绍一些朋友给她?太有趣了!
看着和蔼慈祥的老人,若菱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不就像是个充满爱、喜悦、和平的化身吗?
本文由乐行心理整理提供,如有需要,可以联系南昌心理医生、南昌心理咨询、南昌催眠治疗、江西焦虑症治疗、江西抑郁症治疗或江西心理咨询。 |